最近,央视曝光了一架歼-35A的“绿皮机”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那么,什么是“绿皮机”呢?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一架还没有完全组装完成、处于半成品阶段的战机。虽然这架歼-35A的内部结构和技术细节在镜头下完全公开最可靠的证券公司,唯独内置弹舱没有展示,但这仍然引发了人们的疑问:歼-35A刚刚服役,为什么就这么快展示了这么多细节?沈飞不担心技术泄密吗?这一举动背后,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?
其实,大家不必过于担心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歼-35A的出现并不算“过于先进”。尽管如果放在其他国家,这款战机无疑会被认为是顶尖战力,甚至与美军F-35A正面较量时,歼-35A也能够毫不逊色,甚至具有一定的反隐身优势。但遗憾的是,歼-35A的诞生时间有些尴尬,它刚服役就面临着其他更先进机型的挑战,难免显得有些过气。它在中国面临的挑战,至少有四个“前辈”站在它面前。
首先是歼-20S,这款被誉为全球首款五代半战机,采用了双发双座设计,并能够携带无人机协同作战。从综合性能来看,歼-20S几乎超越了美军的F-22和俄军的苏-57,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战斗机之一。然而,歼-20S也只是一款过渡性机型,主要用于测试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技术,未来这些技术会被继承到六代机上,尤其是在未来六代机空战模式逐步成熟之后。
展开剩余56%接下来,歼-35A还需要面对的三款六代机,更加让它显得相形见绌。这三款六代机分别是沈飞的歼-50、成飞的歼-36,以及尚未命名的第三款六代机,暂时被称为“西六代”或代号“歼-47”。这些机型的出现,让歼-35A的定位更加局限。尤其是歼-50,它的任务就是取代歼-35A,二者定位相似,都会有空军版和舰载版,且都由沈飞负责制造。而且,中国的六代机试飞进度已经非常快,像歼-50和歼-36都已经完成了试飞的初期阶段,预计2028年前,中国的第一款六代机就有望服役。
正因如此,歼-35A不得不提前向外界展示。这个举动的背后,实际上有两个核心目的:其一是展示中国军工的技术成果,增强国民的信心。自从歼-10C战机击败法国的阵风之后,中国的军事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,几乎没有人再质疑中国的技术实力。实际上,歼-10C击败阵风仅仅是一个开始,因为歼-16在预警机的支持下,已经能够锁定两架美军F-22。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正在发生剧烈的逆转。
其二,展示歼-35A的量产能力,扩大国际市场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潜力市场。央视公开歼-35A的生产工厂,既是为了展示给国内民众看,也是为了吸引海外客户的注意。中东地区,尤其是以色列的F-35在当地曾经“风头无两”,但歼-35A如果能够进驻中东市场,可能成为唯一能够对抗F-35的机型。
因此,歼-35A的“提前亮相”,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中国的技术实力,也为其未来的市场拓展铺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