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能源机构关于未来能源需求的激辩由来已久。近日,石油输出国组织(OPEC)在2025年版《世界石油展望》中发出警告称,为保障充足供应,到2050年全球需在油气领域投资18.2万亿美元。然而国际能源署(IEA)仍坚持认为,石油需求增长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,暗示无需如此大规模投资。两家权威机构对未来能源需求的看法可谓“针锋相对”。
笔者认为,OPEC和IEA的预测差距既有两家机构背后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因素,但也确实显示出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预测差异非常大。判断未来的能源需求趋势,应当将两方面预测综合考虑。
OPEC和IEA两家机构预测存在天壤之别的原因在于:双方对于能源转型进程的信心完全不同。比如,OPEC认为,未来的能源需求多数仍将以化石能源的形式实现,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。根据OPEC预测,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50年达到1.23亿桶/日,比目前的石油需求高得多。IEA则对新能源无限信任,预测2050年的石油需求为1.044亿桶/日,与目前的石油需求基本持平。IEA指出,因为向新能源方向的转型,世界部分地区石油需求已进入平台期。
一直以来,OPEC和IEA的市场人士对几乎每一项能源转型的效果都有争议,但现实情况往往并没有他们预测得那样极端。比如,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怎样?OPEC仍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为巨大的能源市场,而IEA则认为,电动汽车和能源转型将限制中国的油气需求。有趣的是,两个机构的预测都有可靠的例证支持,但现实似乎并没有他们认定的那么极端。再比如天然气在未来的地位怎样?IEA已开始认为风电和光伏将迅速替代天然气发电,但OPEC则不认同,他们认为随着IT行业人工智能竞赛白热化,全球电力需求将持续激增,天然气发电仍有机会。而现实是,尽管理想中风电和光伏应承担供电重任,但科技巨头们仍在寻求核电与天然气发电的长期供电协议,甚至必要时他们也不会拒绝煤电。
所以,对于OPEC和IEA几乎互相矛盾的预测实盘配资炒股最新,我们不宜盲从,而是要吸收他们合理的要素,综合理性地去看待。
仁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